首頁 電視劇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劇情介紹

本季“島嶼書屋”由餘華、蘇童、程永新、葉子擔任“書屋主理人”,他們將來到珠海東澳島,相約新友舊識共同品味書中人生。

除了四位「書屋主理人」外,莫言、阿來、王堯、陳繼明、須一瓜、祝勇、馬伯庸、孫頻、紫金陳、鄭執、葉昕昀、武茳虹、焦典等也將作為飛行嘉賓陪伴大家開啟一程面向大海的書香之旅。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根據觀眾對《我在島嶼讀書第一季》的回饋,特別加大對80後、90後青年作家的邀請的比重,體現節目希望進一步和年輕人對話的熱切 。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1集劇情

第1集

從汪曾祺的散文出發,一路聊到蘇童的短篇小說,為您推薦一些適合睡前閱讀的文學佳作。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隨筆,以其細膩的筆觸和樸實無華的語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這些散文沒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波動,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讓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讀著這樣的文字,彷彿能聞到食物的香氣,感受到家的溫暖,帶著一種香甜、愉悅的感覺入睡,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第1集

而蘇童的短篇小說,則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人文關懷,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生活的真實面貌,更揭示了人性的複雜與多面。在蘇童的筆下,每個故事都彷彿是個獨立的小世界,讀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體驗不同的人生百態。這樣的作品,不僅適合睡前閱讀,更能引發人們對生活的深刻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青年作家葉昕昀和武茳虹的到來,為我們還原了更真實的餘華和蘇童。她們在師生的教學相長中,不僅學習了前輩的文學精神,更在創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葉昕昀的《孔雀》和武茳虹的《薩耶沙漠》等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被刊登在《收獲》雜誌上,成為年輕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2集劇情

第2集

餘華、蘇童、程永新等文壇大家以經典作品《活著》和《妻妾成群》為題,嘗試讓AI進行詩歌創作。這項嘗試不僅展示了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文學本質和未來走向的深入思考。

隨著AI幾秒鐘內創作出“作品”,其速度和效率令人驚嘆。然而,面對這樣的科技革新,文壇大家的看法卻出奇地一致:文學,作為人類情感和思考的載體,是科技難以觸及的最後一個堡壘。蘇童的這番話,不僅表達了對文學的堅定信念,也暗示了科技與文學之間的界線。

程永新進一步指出,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其創造力和想像力,更在於它能夠描繪出作者未曾經歷過的生活。這背後,是人類獨特的思維、情感和經驗,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文學不只是文字和故事,更是人類靈魂的映射,是情感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

第2集

在追憶火熱的80年代時,餘華、蘇童、阿來等人聊起了那個買書要靠「搶購」的時代。在那個資源尚不十分富足的時期,文學卻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人們心靈的慰藉與追求。同時,他們共同回憶起作為「球王」馬拉多納的忠實球迷的日子,那份對足球的熱愛和激情,也如同對文學的執著一般,成為了他們共同的記憶。

而當時間來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餘華與阿來一同前往現場看球,更是將這份對體育和文學的熱愛推向了高潮。那一刻,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為球狂」的激情,也體會到了文學與體育在激發人類情感上的共通性。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3集劇情

第3集

餘華、蘇童、程永新等作家和評論家們不僅探索藝術的無窮可能性,更尋找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他們深信,無論是藝術思想、結構組織或表現手段,音樂與文學都如同孿生兄弟般緊密相連。

餘華,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文學造詣,引領觀眾走進了一個個音樂大師和文學巨匠的內心世界。他談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如何像小說一樣講述著人性的悲歡離合,魯賓斯坦的鍵盤上跳躍的音符如何詮釋著生活的喜怒哀樂。在餘華的解讀下,巴赫的複音音樂、托爾斯泰的敘事長篇、拉赫曼尼諾夫的深情旋律以及蕭斯塔科維奇的沉痛輓歌,都彷彿成為了可視化的文學畫面,觸動著每一個聽眾的心靈。

第3集

蘇童則以他細膩的筆觸和敏銳觀察,與阿來在東澳島上展開了一場神奇的植物發現之旅。他們以植物為媒介,分享了隱藏在文學中的自然奧秘。蘇童表示,自然不僅是文學創作的靈感泉源,更是作家情感寄託與哲學思考的重要載體。在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與活力,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程永新則從更宏觀的角度探討了文學與音樂的關係。他認為,欣賞交響樂其實跟閱讀文學作品有著相通的地方。音樂透過旋律、節奏和音符來講述故事,而文字則透過更清晰、準確的方式描繪出生活中人的常態。兩者雖然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敘事技巧、情感表達以及靈魂深處的觸動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4集劇情

第4集

知名作家祝勇攜手餘華、蘇童、程永新、阿來等文壇巨匠,重返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帶領觀眾踏上了一段追溯少年時代記憶、分享啟蒙讀物的精神之旅。

在這次特別的聚會中,作家們不僅暢談了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閱讀經歷,更從各自的文學創作中精選了三部代表作,用以展現他們在文字世界中獲得的精神滋養與成長感悟。對這些文學巨匠而言,閱讀和寫作不僅是智慧的啟迪,更是心靈的滋養,它們所賦予的精神力量,成為了他們文學創作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撐。

第4集

蘇童,透露了自己少年時代最鍾愛的讀物——連環畫。從《小兵張嘎》到《鐵道遊擊隊》,再到《渡江偵察記》和《豔陽天》,這些連環畫陪伴著他度過了無數個午後時光。蘇童坦言,這些連環畫不僅豐富了他的想像力,更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對故事和人物的獨特理解。至今,他還珍藏著滿滿一箱子的連環畫,這些書頁間的故事,早已成為他文學創作的靈感泉源。

程永新,他的少年讀物則更偏向歷史與傳奇。從《楊家將》到《嶽飛傳》,再到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這些書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英雄世界的大門。程永新特別提到,《三國演義》是他反覆品讀的經典之作,書中的智謀與英勇,讓他對人性與命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5集劇情

第5集

在最新一期的「山海經書屋」節目中,知名作家馬伯庸與餘華、蘇童、程永新、阿來等文壇大家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漫談。這次聚會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

馬伯庸在節目中透露了自己獨特的創作習慣,他表示與大多數作家不同,他常常在吵雜的環境中創作。這種與眾不同的創作方式引起了現場嘉賓的好奇與討論,也展現了當代作家不同的創作風格與環境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當談到以馬伯庸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作家時,餘華和蘇童幽默地稱他們為「沒有手稿的一代作家」。這一稱呼不僅是對他們使用電腦進行創作的調侃,也反映了文學創作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5集

在節目的討論環節中,文壇大家們以歐美文學為例,向觀眾推薦了一系列幽默文學的經典作品。喬萬尼·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堂吉訶德》、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等作品被一一點名。這些作品不僅以幽默詼諧的筆觸吸引了無數讀者,更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蘇童在發言中強調,歐美文學最正統的文學史與幽默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認為幽默是文學的靈魂,能夠賦予作品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而餘華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幽默在文學中是無所不在的,它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無論是語言、細節、表情或行為。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6集劇情

第6集

備受矚目的青年作家鄭執受邀做客“山海經書屋”,與眾多文壇大家如餘華、蘇童、程永新、祝勇、阿來等,共同探討寫作的藝術與感悟。鄭執以其獨特的現實主義情懷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其作品《仙症》更是榮獲匿名作家計劃首獎,贏得了廣泛讚譽。

在這次交流中,鄭執不僅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心得,還以自身作品為切入點,引領大家走進了一個個神奇的故事世界。他談到,無論是神話故事的瑰麗奇幻,或是科幻小說的深邃廣闊,都是文學想像力的體現,也是作家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鄭執的引領下,餘華、蘇童等人紛紛向在場讀者推介了自己心目中的經典之作。蘇童的《碧奴》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深刻的人性探索贏得了大家的讚賞;阿來的《格薩爾王》則以其宏大的歷史背景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展現了神話故事的魅力;而李銳、蔣韻的《人間》、葉兆言的《後羿》以及古老的《山海經》等作品,更是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

此外,鄭執也特別提到了科幻小說在中國文學中的崛起與影響。他特別推崇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和《鄉村教師》等作品,認為這些科幻故事不僅構思巧妙、情節跌宕,而且對中國科幻小說的國際地位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6集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7集劇情

第7集

在文學的世界裡,蘇童和余華的名字如雷貫耳,他們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獨特的筆觸贏得了讀者的喜愛。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他們也曾經歷過懷才不遇的困境,作品經常被雜誌退稿。這樣的經驗對任何一位作家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在不斷的挫折中尋找著前進的力量。

據蘇童回憶,他曾經因為一句話而茅塞頓開。那句話是:「阿童,你什麼時候寫到別人擋不住,你就可以發了。」這句話不僅是對他創作的鼓勵,更是對他才華的肯定。它提醒蘇童,只有不斷磨礪自己的技藝,讓自己的作品達到無法抗拒的程度,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可。

同時,鄭執和祝勇這兩位瀋陽籍作家的故事也為我們展現了文學與生活的另一種交織。他們聯手下廚,還原東北名菜鍋包肉,不僅是為了享受烹飪的樂趣,更是在這過程中體驗了人間的煙火氣。當海邊升起裊裊炊煙,當菜熱飯香與海浪海風混合在一起,他們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魔幻般地交織。這或許就是「人間草木」的真正意義所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都能成為創作的靈感。

第7集

心中有菜單後,鄭執和祝勇便立刻投入買菜、備菜的環節。他們用心挑選食材,精心準備每一道菜。一下午的忙碌過後,他們的廚藝得到了余華、蘇童等人的好評。尤其是鍋包肉,上菜沒多久盤子就已經見底,這足以證明他們的廚藝之精湛。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8集劇情

第8集

作家須一瓜、孫頻受邀作客“山海經書屋”,並與餘華、蘇童、程永新、祝勇、葉子等文壇大家一同前往這座位於海洋深處的美麗島嶼,拜訪正在此地“閉關”創作的陳繼明。此行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拜訪,更是一次共享美景、美食與文學氛圍的美妙體驗。

身為從政法記者成功「跨界」到寫作領域的作家,須一瓜在活動中坦言,餘華、蘇童等人在她的文學生命裡留下了光輝的身影。她表示,來到「山海經書屋」不僅是為了與這些文壇前輩交流心得,更是想以粉絲的身份向他們表達敬意與愛。而孫頻的創作也受到了余華、蘇童、程永新等人的重要影響,她的文學作品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備受矚目。

桂山島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與東澳島截然不同的生活氣息更是讓這群作家們感受到了別樣的靈感。陳繼明在這裡已經「閉關」近5個月,專注於新作品的創作。他的邀請讓餘華、蘇童等人欣然前往,一同體驗這座島嶼的寧靜與魅力。

第8集

在節目現場,餘華也展現了他的“捕魚技巧”,雖然幾次嘗試都未能成功捕捉到三刀魚,但他樂觀幽默的態度卻讓現場氣氛更加輕鬆愉快。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釣魚嘗試,更是餘華向同伴傳遞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樂趣。

這次桂山島之旅不僅是簡單的拜訪與交流,更是文學的盛會。在這裡,作家們不僅感受到了美景與美食的魅力,更在彼此的交流中汲取了靈感與力量。他們的到來也讓桂山島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成為了「人們在畫中游」的生動寫照。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9集劇情

第9集

著名作家莫言、餘華、蘇童等人齊聚書屋,暢聊旅行與寫作的點滴,共同打撈那些沉澱在歲月中的美好回憶。這次聚會不僅是文學盛宴,更是心靈的交流。

節目中,莫言回憶起1998年與餘華、蘇童、王朔一起出國旅遊的經歷。那是一個充滿探險與發現的旅程,四人一起漫步在異國他鄉,感受著不同的文化與風格。莫言提到,當時自己在義大利買了六雙皮鞋,但因為尺寸不合適最後都送給了別人。這段趣事引起了在場老友的陣陣笑聲,也讓人看到了莫言幽默風趣的一面。

蘇童則以自己的旅行經歷為引子,分享了自己對於旅行的獨特見解。他表示,旅行往往是在你的生命裡埋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能否發芽、生長、開花、結果都是未知的,但正是這份未知與神秘,讓旅行充滿了魅力與吸引力。蘇童也透露,自己曾去布拉格的卡夫卡故居、英國斯特拉特福小鎮的莎士比亞故居以及巴黎中心孚日廣場的雨果故居。在這些文學巨匠的故居中,蘇童感受到了他們的文學氣息與創作靈感,並試圖與他們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第9集

葉子也分享了自己的旅行故事。她提到,為了去川端康成筆下的湯本館,自己提前小半年進行預定,只為了能夠親身體驗那一場充滿唯美愛戀的伊豆之旅。葉子的經驗讓人們看到了旅行的力量,它能夠讓我們走出熟悉的環境,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10集劇情

第10集

近日,知名作家王堯踏上了美麗的東澳島,與一眾文學老友餘華、蘇童、莫言、程永新等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戲劇與文學的無窮魅力。這次聚會不僅是文學的盛會,更是老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

莫言,這位蜚聲文壇的作家,不僅在小說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對對話劇藝術的熱愛同樣令人敬佩。在這次聚會中,莫言更是化身“攝影師”,走到哪裡都不忘掏出手機捕捉美好瞬間,記錄下與老友們的歡聚時光。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最近推出了全新話劇劇本《鱷魚》,這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的又一力作。當被問及為何涉足話劇創作時,莫言幽默地表示,這是為了與餘華、蘇童等作家好友區分開來,畢竟在文學圈,大作家們往往既寫小說又寫劇本。

第10集

回顧莫言的文學之路,不難發現他對地方文化的深刻情感。《檀香刑》和《生死疲勞》等作品中,他對山東高密地區的地方小戲茂腔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他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而這次戲劇《鱷魚》的創作,無疑也是莫言對戲劇藝術的深情告白。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11集劇情

第11集

在文學的長河中,餘華、蘇童、莫言和程永新這四位作家,如同熠熠生輝的星辰,他們的作品引領著讀者坐上時光機,穿越時空,回到那些屬於他們的似水年華。

青年作家、詩人焦典曾深情地表示,莫言之於他,如同爺爺般的存在,是一棵永遠支撐著他的大樹。莫言對於焦典的創作天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他在創作道路上不斷追求創新。莫言認為,作家不應該過早固化自己的風格,而應該勇於嘗試新的構思和形式。他建議焦典可以嘗試一些更大規模的創作,如中篇或小長篇小說,因為這些形式更能展現作家的語言、人物塑造和結構把控能力。

在莫言看來,寫童年其實就是寫故鄉,寫故鄉就是寫自己最熟悉的人群。他強調,文學始終離不開生活的土壤,而童年時期的目光則是最為文學化的,因為它沒有被世俗的紛擾所馴化。這種純淨的視角,使得童年的記憶成為文學創作中最為寶貴的財富。

第11集

蘇童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童年時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是文學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蘇童的作品常充滿了童真與夢幻,他善於透過兒童的視角展現世界的奇妙與美麗。

餘華和程永新則以他們獨特的作品風格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引領讀者走進不同的文學世界。餘華的作品常探討人性的複雜和社會的無常,而程永新則以其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社會觀察,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卷。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第12集劇情

第12集

在東澳島的山海之間,一場獨特的燭光音樂會正緩緩拉開序幕。餘華、蘇童、莫言、程永新等文壇大家齊聚一堂,與「山海經書屋」揮手告別,在音樂的薰陶下,共同探討文學與藝術的無窮魅力。

隨著《梁山伯與祝英台》《如歌的行板》《第二圓舞曲》《在水一方》等經典旋律的響起,整個山海間彷彿被神秘而深邃的氛圍所包圍。這些優美的旋律,如同涓涓細流,在每個人的心間輕輕流淌,激起無盡的思緒與感慨。

在這場音樂與文學的饗宴中,餘華表達了自己對音樂的深厚情感。他認為,音樂是一種流動和敘事的藝術,它與小說的敘事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音樂中的旋律、節奏和和聲,都能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讓人們沉浸在其中,感受藝術的無限魅力。同時,餘華也表示,柴可夫斯基、蕭斯塔科維奇等音樂大師的作品,對自己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蘇童則從電影的角度探討了文學與藝術的關係。他認為,電影的回憶其實也是文學的回憶。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能夠透過畫面和聲音,將文學中的情節和人物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學的魅力。

第12集

在暢談中,餘華也提到了文學的摯交。他表示,文學的朋友是由始至終的,他們在年輕時就相遇相知,通宵達旦地談論文學,交換讀書心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話題從文學逐漸拓展到家庭、孩子的成長等方面,這種深厚的友誼成為了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