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蘇童、程永新等文壇大家以經典作品《活著》和《妻妾成群》為題,嘗試讓AI進行詩歌創作。這項嘗試不僅展示了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文學本質和未來走向的深入思考。
隨著AI幾秒鐘內創作出“作品”,其速度和效率令人驚嘆。然而,面對這樣的科技革新,文壇大家的看法卻出奇地一致:文學,作為人類情感和思考的載體,是科技難以觸及的最後一個堡壘。蘇童的這番話,不僅表達了對文學的堅定信念,也暗示了科技與文學之間的界線。
程永新進一步指出,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其創造力和想像力,更在於它能夠描繪出作者未曾經歷過的生活。這背後,是人類獨特的思維、情感和經驗,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文學不只是文字和故事,更是人類靈魂的映射,是情感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
在追憶火熱的80年代時,餘華、蘇童、阿來等人聊起了那個買書要靠「搶購」的時代。在那個資源尚不十分富足的時期,文學卻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人們心靈的慰藉與追求。同時,他們共同回憶起作為「球王」馬拉多納的忠實球迷的日子,那份對足球的熱愛和激情,也如同對文學的執著一般,成為了他們共同的記憶。
而當時間來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餘華與阿來一同前往現場看球,更是將這份對體育和文學的熱愛推向了高潮。那一刻,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為球狂」的激情,也體會到了文學與體育在激發人類情感上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