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劇情 正文

《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

作者:餓狼 時間:2023-08-14 來源:網路

「《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的重要橋段之一,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是最近非常關注的話題,就這個主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封神》紂王不喜歡伯邑考的原因:伯邑考具備殷壽內心不敢觸碰的渴望:長子的身份,父親的疼愛,兄弟的敬佩,他寬厚仁慈,才華橫溢,芝蘭玉樹,朗朗清風。

《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

伯邑考到底是怎麼死的

1.《封神演義》之中的伯邑考之死

在《封神演義》之中是這樣講述伯邑考之死的。

當時紂王對姬昌不放心,感覺他要造反,於是便把姬昌叫到了朝歌,隨後把姬昌給囚禁在羈裡長達七年時間!

伯邑考待在西岐十分慌張,一心就想去朝歌救自己的父親,後來他帶著傳說之中的「西岐三寶」(七香車、醒酒氈以及白面猿猴)來朝歌換取自己父親。

這是伯邑考所想的“如意算盤”,但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一來,他將有去無回!

商紂王看到伯邑考帶來的寶貝,根本沒什麼興趣。在商紂王的眼中,什麼玩意兒,他沒見過!而讓他最欣賞的其實是伯邑考的才華,要知道伯邑考在當時可是全國出了名的琴技高超和歌聲嘹亮,紂王早就已經艷羨慕已久。

於是紂王看到伯邑考之後,臉上便瞬間漾著淺淺的笑意,對伯邑考說:「寶貝就先放下吧!你在宮中撫琴就好,你父親的事兒,咱們之後可以談! 」之後紂王還叫伯邑考教授妲己彈琴,為的就是可以長久地欣賞此等音樂佳作。

只是問題是,妲己的心思根本不在伯邑考的琴技之上,她滿眼看到的都是伯邑考帥氣的面龐!

伯邑考在她明亮的雙眸之中投下了光斑,伯邑考是如此閃耀,讓妲己難以自拔。

這一段在《封神演義》之中,有相關描述:

可將你移於上坐,我坐你懷內,你拿著我手雙撥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勞多延日月哉。

然而伯邑考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妲己身上,他一心就想要救出自己的父親。哪裡管妲己身材多麼曼妙,面容多麼可人!伯邑考對於妲己的要求,全然拒絕!而且這還沒完,伯邑考還羞辱了妲己!

而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妲己被徹底地激怒了,要知道妲己可是當今紂王最寵的女人,你一個小小的伯邑考竟然敢如此放肆!

我妲己必定要給你好看!妲己心裡暗暗地發誓:「管教你(伯邑考)粉身碎骨,方消吾恨」!

後來,伯邑考帶給紂王的白面猿猴,有一次在為紂王、妲己唱歌的時候,識破了妲己的狐狸原型!

於是便要去「抓死」妲己,而這一幕被紂王攔住!要不然妲己的命在這個時候就一命嗚呼了。

而同時也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妲己抓到了把柄。

因為白面猿猴是伯邑考送給紂王的,由此妲己也大膽推測白面猿猴是伯邑考專門派來陷害自己的。這使得紂王大怒,於是便宣伯邑考前來見自己,好好解釋一下這件事。

而關於這事件,伯邑考的解釋也很耐人尋味,他說:

「猿猴乃山中之畜,雖修人語,野性未退;況猴子善喜果品,今見陛下九龍侍席之上,百般果品,心中急欲取果物,便棄檀板而攛酒席;且猿猴手無寸刃,焉能行刺?

紂王聽後感覺很合理。雖然旁邊的妲己已經要瘋了,但是紂王畢竟還是要注重自己的威望的,既然已經聽到了合理解釋,自己也不好去追究,於是便放了伯邑考。只令他彈琴來賠罪就好。

而之後的伯邑考,不知道是真的跟妲己結下了梁子還是說要「曲線救父」或是破罐子破摔。

他開始做出了一種「歌詞挑釁」的行為。

之後伯邑考彈琴歌唱的時候,他都會大改歌詞,紂王所做的寵妲己、設炮烙、造蠆盆、興建鹿台這些醜惡行為,全部都被其寫進了歌詞之中。連伯邑考還在歌詞裡面寫,讓紂王立刻處死妲己!

有一次,伯邑考在彈琴之中還拿琴去砸妲己!

這讓紂王可是完全忍不了了,紂王心想:“你這個伯邑考,是真的活的不耐煩了吧!那我就讓你死!”

這在《封神演義》之中,紂王是如此說的:

「好匹夫!猿猴行刺,被你巧言說過;你將琴擊皇后,分明弒逆,罪不容誅!”

於是,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伯邑考被紂王扔進了蠆盆,剁成了肉醬,做成了肉餅,送給了其父親姬昌食用!

伯邑考其實是死於當時食長宜弟的風俗

上面所說的是《封神演義》所做的說明,這個有很大的藝術加工和編纂成分。而歷史上真實的伯邑考之死,或許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墨子·節葬下》與《列子·湯問》之中有以下記載:

昔者越之東有核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 之,謂之宜弟。

楚之南有啖人之國者橋,其國之長子生則解而 食之,謂之宜弟,美則以遺其君,君喜則賞其父。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說,就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習俗之中,存在著食長宜弟的風俗傳統。

父親把自己最大的兒子殺掉,然後把其福報傳給自己的其他兒子,這便是當時存在的一種風俗傳統。

而伯邑考的死和這個風俗極有可能有很大關聯!

我們再來看後來《史記·管蔡世家》的記載:

「武王同母兄 弟十人。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同母昆 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 考而以發為太子。」

大家可以看到,伯邑考是被捨棄的對象。他並不是什麼繼承人。而從一開始的繼承人就是姬發。而後來很多的文獻和文學作品所說的“伯邑考被紂王所殺,做成肉餅”,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有很大爭議的。

這也許是後人所猜測的,所做的一種編撰。

而且真正的嫡長子繼承製是從周朝開始的。

歷史上的伯邑考也許就是作為一個「無用的大兒子」所存在的。

後來之所以要把伯邑考設定為正統,其實多半是為了塑造姬昌與姬發的正面形象,如此才把伯邑考的死套在了紂王身上。

而真實歷史上的伯邑考很大可能性就是死於殺長宜弟的風俗影響。

伯邑考死於「殺長宜弟」風俗的根據

在我們的一般印象之中,伯邑考是被紂王所害,做成了肉餅,周武王被迫吃下。只是根據以前商朝的社會風俗而言,這樣的情形應該不是完全的真相,完全的真相可能是:「周文王遵循了殺首子的風俗,之後做成了肉餅,並上貢給了紓王。」

以上推測才更應該是合理的與必然的。

讓我們再看一下《史記·管蔡世家》職中的記載: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曹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伯邑考,其後不知道所封。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伯邑考根本只是長子,他從來就不是繼承人,而且他很早就過世了。而關於伯邑考究竟是怎麼死的,其中並無記載。

而值得一說的是,伯邑考也不是他原本的名字。伯邑考的意思是,早死的大哥。就這麼簡單。

關於伯邑考究竟怎麼死的,多半是死於商朝荒蠻的「殺長宜弟」風俗之中,而安插在紂王身上,也多半是為了講述周王朝故事的深刻與合理性所提供,這些都是後世儒生所猜測的結果。

以上就是關於《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的所有內容了,大家如想了解最新最全的影視劇劇情分析和人物解析的話,可以關注台詞課,我們會繼續為廣大觀眾們帶來更多優質的內容。

您可能感興趣 更多

網站聲明: 本站“《封神》紂王為什麼不喜歡伯邑考”由"沙啞"網友提供,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

熱門劇情
熱門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