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厲俊一向對內嚴苛,遇到押送軍餉失竊的事件,便想直接將相關人員帶回嚴刑拷問。而元少城則不同,他細心詢問押運官路上的可疑情況。押運官提及,在經過通泉縣時,聽到孩童傳唱一首童謠,童謠內容與十幾年前的縱火案有關。那案子的主謀是當時的監察御史餘乾,他在兆豐二年被處決,餘家上下三十餘口也均遭斬首。如今,通泉縣百姓傳言餘乾化為厲鬼,驅使被他燒死的女子的冤魂在山間作惡。
押送官兵因此心生恐懼,在山中遭遇大霧和鬼影時,竟被嚇暈過去,醒來後軍餉和馬車已不翼而飛。厲俊斷定賊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轉移軍餉,便循車轍印追踪。而葉平安等人,原是御史案的受害者,她們設局劫走了軍餉,卻並未將其藏在山中,而是運到了聖都最貧困的邙溝。
元少城心思細膩,發現車痕印淺,懷疑軍餉並未藏在山中,好心提醒厲俊。邙溝生活著許多賤籍之人,備受輕視,而元少城是唯一一個脫離賤籍並當上官的人。葉平安巧妙地將軍餉藏在河道中,並利用水母掩蓋痕跡,使得厲俊和元少城派來打撈的人一無所獲。厲俊轉而繼續搜尋山中,而元少城卻一直派人盯著河道。葉平安需在元少城的監視下偷偷轉移軍餉,這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此時,伍顯兒帶來聖上口諭,敕封葉平安為掌心使,賦予她協同辦案、便宜行事的權力。葉平安向元少城展示令牌,並試圖提供線索引誘他離開河道,但元少城並未上當。鄭杜梁對葉平安成為掌心使感到忌憚,但不敢輕易動手,只派人暗中監視。海宜平拜訪恩師左相梅伯溫,請教他對軍餉案的看法,梅伯溫建議他保持冷靜,靜觀其變。
元少城依然堅守河道,葉平安決定利用他與杜樑的矛盾,設計讓齊君山自相殘殺。齊君山得知消息後,派人砸了齊泰D坊,並蒐到一錠軍餉。而元少城在支持顧文宇表白心意後,得知齊君山的舉動,怒而騎馬趕回,途中卻被杜樑的人抓回嚴刑拷打。杜梁對賤籍出身的元少城始終抱有輕視態度,視他如螻蟻般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