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娘子為其子覓得一合適相親對象,女方瞧著柴安容貌俊秀且資財厚實,心下滿意,唯有柴安當場拒了這門親事,直言自己已然相中酈家三娘康寧,望母親儘早尋得媒人替自己上門提親。初時柴娘子尚有些疑惑,待她聽聞康寧乃對面四福齋之女,險些昏厥過去。
半夜三更,福慧仍被先前匪徒之事驚擾,總覺得外面有聲音,擔心對方前來尋仇,范良翰半夢半醒間說了實情,等他後知後覺,福慧已揮起拳頭對他好一番招呼。第二天早上,聞名汴京的兩大媒人爭相踏進酈家小院,只為給康寧說親,而所託之人便是柴安,如此一樁高門親事,酈娘子喜不勝收。
康寧回到家裡聽見娘親與姐妹們討論柴安提親之事,內心拿不定主意,便去質問柴安用意,柴安藉此機會表明心意。因有二姐福慧的前車之鑑,康寧與柴安約法三章,若是他真想娶自己為妻,首先不能再有蓄婢納妾的念頭;其次是如果沒有子嗣,只能過繼同宗之子,決不可旁生心思;最後如果自己早亡,只需柴安再過三年才能迎娶新婦,百年後只能與她同穴,常伴身側。
聽了康寧這番話,柴安更覺得她是一個奇女子,非但沒有生氣,反倒是爽快答應,直言柴家主母必須要聰慧果決,堅韌不凡,更要能動他心扉,唯有康寧是不二人選。康寧深受感動,應允婚事,但要求柴安遠赴洛陽,依其父遺願為她折取故鄉梅枝。
儘管柴娘子對酈家多有偏見,可是兒子柴安心意已決,早已安排好一應瑣事,就連結婚良辰都選了下來。柴安急著前往洛陽,待他離開後沒多久,範娘子來與柴娘子商議如何讓酈家人能夠知難而退。
隨後柴、酈兩家正式議親,康寧亦是滿心歡喜為婚服刺繡。壽華注意到娘親情緒不高,猜測她被柴娘子百般刁難。就在這個時候,柴家原封退回酈家的回定之禮,要求他們重改魚著,把活魚換成金魚,魚筷換成銀筷,但如此一來,酈家又得多花費錢財。
柴家下人對酈娘子冷嘲熱諷,儘管酈娘子心中難受,可她為了成全女兒的姻緣,一味隱忍。等到了夜裡,酈娘子獨自坐在院中,看著夫君遺物而自說自話,若非他半道離世,怎會留下她們孤兒寡母遭受欺辱,她只希望康寧的婚事順遂,莫要再生波折。康寧站在門口看到這一幕,同樣哭成了淚人。
酈娘子帶著壽華重新把回定之禮送去柴家,怎知柴娘子再次出言羞辱,認為她們二人沾了少時喪夫、青年失儷、膝下無子的可憐人,並非福祿雙全,字字句句皆是往心窩子戳。關鍵時刻,康寧從門外進來,霸氣維護娘親與大姐,言絕柴、酈兩家門戶不當,婚事不諧,如此就罷了這門婚事,緊接帶著二人離開柴家。
恰好柴安取了洛陽梅枝回來,歡喜之情溢於言表,可他見康寧等人一言不發地離開,滿心疑慮,柴娘子則是趁機挑撥是非,聲稱酈家無故變卦。柴安上門欲尋康寧問清,康寧卻避而不見,恐道出真相致柴安與柴娘子生隙。福慧替康寧出面應付,柴安產生誤會,親手將梅枝擲於地,傷心離去。
瓊奴覺得是自己太過晦氣,耽誤了康寧的婚事,為此很是自責,康寧笑著安慰她別想太多。然而半夜之時,康寧獨自坐在房間,回憶父親曾為自己摘紅梅之景,又念及柴安許下的承諾,只得把梅枝和金摩柯羅多放進盒子裡,淚水潸然,從此埋藏兩人的感情。
等到了立冬日,柴安親為世交劉家送去冬菜,偶遇才子杜仰熙因拒婚遭劉塘為難。劉塘命杜仰熙於一炷香內畫完一幅壁畫,杜仰熙按時完成,柴安聽聞他與自己有一面之緣,便為其求情,劉塘答應放人離去。
杜仰熙擔心劉塘背後使壞,故意留下挖苦劉塘之詩句。劉塘丟盡了臉面,惱羞成怒,不顧自身名譽,派人伏擊杜仰熙及其好友。幸好柴安有所察覺,及時趕來相救,二人方逃過一劫,繼續準備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