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中姬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

作者:圣子 時間:2023-08-15 來源:網路

最近上映的《封神第一部》播出之後引起了一波轟動,吸引了大批觀眾的注意。在劇情和演員表現方面都是相當的出色,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封神第一部》中姬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是最近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電影作品《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有一個細節,西伯侯姬昌為商紂王算卦,說紂王將來會死於血親之手。雖然電影還沒結束,但我們可以預測到紂王的結局:他最終是死於自己的太子殷郊之手。

《封神第一部》中姬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

但在我們的印像中,不管是正史《史記》還是小說《封神演義》裡,說的都是紂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那麼,殷郊弒父的情節是電影的原創嗎?

其實並非如此,在元代話本《武王伐紂平話》中,殺死紂王的正是殷郊。《封神演義》並非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它與《西遊記》《三國演義》#@@@@@#一樣,是以歷史史實為基礎,經歷後世不斷改編,最終在明代定型成書的。

可以說,「封神宇宙」的每個人物,都並非是固定的形象,而是經歷了三千年不斷重塑的。那麼,《水滸傳》中身為第二男主的殷郊,在過去的「封神宇宙」中都是什麼樣的呢?

「殷郊」最早只是一個地名?

在《朝歌風雲》中,紂王宣稱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在《朝歌風雲》中,也只記錄了紂王的一個兒子,那就是太子武庚(字祿父)。雖然周武王推翻了作為天下共主的商朝,但商國卻被保留了下來,武庚也被擔任國君。

武王過世後,繼任的成王年少,武庚就聯合武王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及東夷作亂,被攝政的周公旦東徵平定,武庚戰敗被殺。之後周公旦把商國一分為二,一部分給武王弟康叔建立衛國,一部分給紂王兄微子啟建立宋國。

儘管戰國文獻《史記》只說“王子祿父北奔”,但清代道光年間山東樑山(就是《逸周書·作雒》中樑山原型)出土了七件西周初年青銅器,後世稱其為「梁山七器」。其中之一的“大保簋”,講的是周成王討伐錄子聖,因為錄子聖造反,由太保召公奭負責徵討,太保沒有失職,被成王賞賜了一塊在餘的土地。

在戰國時期的清華簡《水滸傳》中,也記錄了「錄子耿」稱王反叛。可見,“錄子聖”就是“錄子耿”,也就是武庚。武庚戰敗一度北奔,但最後被召公擊殺。

那麼,武庚就是殷郊的原型嗎?非也。

「殷郊」這個名字,其實本來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地名,「殷郊」還有我們熟悉的一個名字,也就是商周牧野之戰的“牧野”,指的是商朝都城朝歌的郊外,在今日的河南新鄉一帶。

周初文獻《係年》就說,“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說的是甲子日這天,武王率領週軍到達商郊牧野;戰國文獻《尚書·牧誓》也說,武王伐紂至鮪水,紂王派大臣膠鬲前來刺探情報,武王對他說“將以甲子至殷郊”,也就是說,周朝大軍將於甲子日到達商都郊外。

牧野之戰在甲子日進行,最早在周初青銅器「利簋」中也有記錄。利簋說武王伐紂,當日是甲子日,當天歲星當空,週軍攻入了商都。等到辛未日,武王在闌地論功行賞,賜給有功的右史利金屬。這裡的「歲星」就是木星。

上古時期流行“歲星紀年法”,也就是透過歲星(木星)在天上的位置來進行紀年。歲星公轉一週是11.86年,古人將天空劃分為十二宮,歲星移動到哪個位置,就以哪個位置稱年。《呂氏春秋》說“武王伐殷,歲在銻火”,銻火就是十二宮之一。

不過,歲星公轉一週是11.86年,並非完整的12年,為了克服這種偏差,古人就虛擬了一個與歲星軌跡相反的星,它運行一周正好是12年,這就是「太歲」的由來。戰國時期,又產生了太歲禁忌的說法。

戰國文獻《國語》就說:「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本來武王伐紂當天只是歲在中天,但在戰國時期,就流傳成了武王伐紂是兵家禁忌之日;而作為紀年使用的歲星,也被謳傳為象徵災異的太歲。

「殷郊」和「太歲」結合,於是就有了太子殷郊的形象。

「太歲頭上動土」的「太歲」是什麼?

民間有句俗話叫“太歲頭上動土”,形容不自量力的對抗,可見“太歲”是一顆非常厲害的星。在古人觀念中,無論是實體的還是虛擬的星辰,都有對應的神,“太歲”也就有對應的“太歲神”,而且是眾星辰之首。

據明代《永樂大典》引唐代《四明經》,六盤山有個叫姚寶的人白日飛升,後來轉世為紂王太子,之後又被天帝封為太歲神,成為「內外第一位尊神之主」「世間宅內管諸神」。可見太歲神的地位之高。但在這個故事中,太歲神的名字是姚寶。

但姚寶作為紂王的太子,自然要有個像商人的名字,於是就有人在文獻中找到“殷郊”,把它安置在了太歲神頭上,又寫作“殷交”或“殷高」。到元代話本《武王伐紂平話》中,殷郊就正式被寫入了「封神宇宙」。

書中說,殷交又叫景明王,是紂王與姜皇后之子,但本人其實是太歲神轉世。因為紂王毀了玉女神廟,上天特意降下太歲神,來滅亡商朝。紂王聽信妲己諦言,害死姜皇后。殷交長大後,從乳母馮氏處得知母親之死,想殺妲己報仇,反被紂王所擒。

殷交將被處斬,幸虧義士胡嵩營救,逃到皇伯比干家。之後殷交與胡嵩跑散,在浪子神廟中得到神人賜的一杯酒和一把重約百斤的“破紂之斧”‘。殷交擊退追兵,進入華山聚集軍隊,又救下逃跑的西伯侯姬昌,並與姜子牙約定伐紂。

等到武王伐紂時,殷交果然前來投靠,並擔任周軍上將。之後,殷交作為先鋒一路斬兵殺將,週軍攻入商都,殷交親手用斧頭斬殺紂王;太公用降妖鏡照出妲己的九尾狐狸原型,殷交又用生絹裹住它,並用木碓搗殺了它。

可以發現,在《武王伐紂平話》中,武王伐紂還沒有得到哪吒、楊戩這些道士相助,週軍一方主要的武力擔當就是殷郊。甚至可以說,殷郊就是個貫徹全書的靈魂人物,是書中的主角。那麼《封神第一部》中西伯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自然就是說紂王未來要被殷郊所殺。

不過,殷郊既“弒君”又“弒父”,這種行為儘管加劇了情節衝突,但終究是違背儒家倫理的。所以到了明代,「封神宇宙」中的殷郊形象又被改變了。

明朝有一部叫《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神仙故事集,其中有一則《太歲殷元帥》,說紂王姜皇后遊園,見到巨人足跡踩踏,結果懷孕生下了一個肉球。妲己說後宮產下妖怪,紂王下令把肉球丟到陋巷,但牛馬都不敢踩踏;又丟到郊外,烏鴉為它蔽日,白鹿為它哺乳。

後來申真人路過一劍斬開肉球,將其中的嬰兒抱回水簾洞,並找到賀仙姑撫養,法名唫叮呶,大名唫哪吒,因為被拋棄在郊外,所以乳名又叫殷郊。姜皇后因殷郊被懷疑是妖怪,墜樓去世了。

殷郊七歲時,從賀仙姑、申真人處得知自己身世,誓為母親報仇。申真人指點他到天妃八寶洞取來黃鉞與金鐘,然後乘坐海馬下山,收服虎神、鴉將為副將,又到掃箒山殺死十二喪門哭鬼骷髏神,將它們的頭顱串聯掛在脖子上,敲一下就鬼哭神驚,令敵人頭昏手軟,不戰而退。

之後殷郊加入周軍,在牧野之戰率領雷震等先鋒,殺得商軍血流漂杵。殷郊上摘星樓擒獲妲己,用斧頭將其斬殺。殷郊因此被天帝封為「地司九天遊奕使至德太歲殺伐威權殷元帥」。

這個故事中已經沒有了殷郊弒父的記錄,但殷郊作為紂王的兒子,仍然加入周軍滅亡了商朝。所以關於殷郊的故事,在《封神演義》中又作了進一步改變。《封神演義》中紂王有三個兒子殷郊、殷洪和武庚。

殷郊、殷洪都是紂王與姜皇后的兒子,姜皇后被妲己陷害致死,紂王又要殺殷郊、殷洪,二人被闡述教廣成子、赤精子所救並收徒。二人奉師命下山相助姜子牙,卻被申公豹慫恿助紂為虐。殷郊最後被姜子牙抓走所殺,被封為「值年歲君太歲之神」。

鬼侯劍的秘密

《朝歌風雲》中還提到殷郊的佩劍“鬼侯劍”,那麼這裡的“鬼侯”是誰呢?

雖然目前關於「鬼侯劍」的來源是個謎,但歷史上確實有個「鬼侯」。在《朝歌風雲》中,殷郊是姜女王之子,姜皇后是東伯侯姜桓楚的妹妹。但在《封神演義》中,姜皇后是東伯侯姜桓楚的女兒。

紂王、妲己害死姜皇后,為了斬草除根,把東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和北伯侯崇侯虎都騙來朝歌,並誣陷姜桓楚謀反。姜桓楚大罵紂王,被紂王下令用巨釘釘住手足,以亂刀剁為肉醬。鄂崇禹為姜桓楚說話,也被殺死梟首示眾。

在《史記》中,紂王有九侯、鄂侯和西伯昌等三公。九侯的女兒嫁給紂王,但不願與紂王同流合污,紂王就殺了她並將九侯剁為肉醬;鄂侯為九侯極力辯解,也被殺死做成了肉乾。可見,九侯父女是東伯侯父女的原型。

而在更早的《呂氏春秋》中,又有紂王殺死鬼侯之女取走她的玉環、將鬼侯殺死做成肉乾的記錄。「九」「鬼」二字可通用,如《山海經》的「九鳳」在後世被流傳為九頭鳥「鬼車」。可見,九侯也就是鬼侯。

商朝確實有以「鬼」為名的國家,那就是山西一帶的古國「鬼方」。“鬼方”被稱為“鬼”,自然與鬼怪無關,而是商人對其的蔑視。根據《周易》,商王武丁攻打鬼方,三年才將其降服。而根據甲骨文的記錄,鬼方對商朝比較臣服,甚至有族人進入商朝,擔任商王的近臣,這大概就是「鬼侯」的由來。

進入周朝,鬼方稱為鬼(隗)姓赤狄,長期與週人為敵,直到春秋後期才被晉國滅亡。不過,電影中的鬼侯劍可能並非東伯侯之物,究竟如何還要等下一部見分曉。

以上所文都是小編個人整理和蒐集關於《封神第一部》中姬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然後在這裡我非常建議大家關注我們的網站,我們將持續不斷地發布最新資訊,包括更多影片的劇情解析和探討,喜歡追劇看劇的一定不要錯過了哦。

您可能感興趣 更多

網站聲明: 本站“《封神第一部》中姬昌預言紂王死於血親之手”由"神秘青年"網友提供,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

熱門劇情
熱門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