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否屬實

作者:霸主 時間:2024-05-08 來源:網路

目前正在熱門的《我的阿勒泰》非常引人注目,由多位備受矚目的知名演員參演,他們的出色演技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同時,《我的阿勒泰》中的劇情和人物設定也被觀眾和評論家們廣泛認可,被譽為非常合理和精彩。自播出以來,僅幾天就受到了許多好評和熱議。最近,有關於《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否屬實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與此相關的內容,希望能夠給觀眾提供更多深入的了解和參考。

《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真實存在的,透過一年四季不停的轉換牧場來維持牛羊的草料供需、維護牧草的生長,是典型的遊牧方式。

牧場是一個立體而流動的存在,如作家李娟筆下寫的那樣,傳統的轉場涵蓋了冬牧場、夏牧場、春秋牧場以及沿途中的各個停留處。

新疆的草場隨著山海拔的不同,產生了明顯的分帶性。世代以來,牧民們就形成了根據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遷徙的遊牧方式。

一般來說,春季利用山地陽坡帶的乾旱草原即春牧場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帶過渡一段時日。

夏季轉場至山地高處、森林、草甸、草原、高山、亞高山草甸,一般海拔在2000公尺-3500公尺。

這些區域氣候涼爽、風光優美、水草豐美,是牲畜增肥長膘的良好場地。

夏天一過,天氣很快就冷下來,高山開始下雪,牲畜必須向下轉移,過渡到“秋窩子”,牧民把這叫做“秋天雪趕羊”。

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沙漠、草原地帶。這裡地面沒有厚雪覆蓋,牲畜能覓食牧草,亦稱為「冬窩子」。

數萬隻牲畜沿著古老的牧道開啟轉場之旅,所到之處,風沙四起,蹄聲震震,場面浩瀚壯麗。

承襲千禧年的牧道大轉場的歷史沿革,如今已形成了新疆特有的一幅民俗文化畫卷。

《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否屬實

GLASS關於《我的阿勒泰》文章摘錄:

「四季轉場,終年放牧」與順應「一日四季」的拍攝安排

阿勒泰地區東部與蒙古國、西部與哈薩克、北與俄羅斯接壤,生活在此的哈薩克族至今仍沿襲著「四季轉場,終年放牧」的傳統,保留著目前在中國乃至世界最長和最完整的游牧遷徙路線。這條牧道自吉拉大峽谷始,沿途經沙爾布拉克,到紅山嘴,南北單程長度接近480公里,稱為「千里牧道」。

他們依照牧草生長的週期而動,每年3月中旬牧民趕著牲畜從冬牧場向北游牧,4月初進入春牧場,6月向夏牧場轉移,8月下旬開始往南游牧,10月初抵達秋牧場,11月下旬或12月初再次轉向冬牧場。依此判斷,迷你影集《我的阿勒泰》拍攝期間,開機時牧民剛進入春牧場,而殺青時他們正向夏牧場轉移。劇組無法像在攝影棚中拍攝一樣,可以任意更替日夜,可以隨意安排季節,他們必須適應阿勒泰“一日四季”的氣候變化,甚至要跟隨牧民的轉場而轉場。

以上是《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否屬實的全部解析內容,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影視資訊文章,就請持續關注台詞課的每日更新情況哦。

您可能感興趣 更多

網站聲明: 本站“《我的阿勒泰》牧場轉場是否屬實”由"乄心傷害"網友提供,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

熱門百科
熱門合集